首页 资讯 正文

桦川:“虾稻轮作”铺开乡村振兴新画卷

体育正文 249 0

桦川:“虾稻轮作”铺开乡村振兴新画卷

桦川:“虾稻轮作”铺开乡村振兴新画卷

近日,桦川县创业乡丰年村小龙虾二级苗(miáo)种培育基地(jīdì)一片繁忙。晨光中,农户们撑着小船在水塘穿梭,熟练收起地笼,体态健壮的小龙虾苗不断(bùduàn)跃入筐中,为黑土地的夏日增添了生机。 稻田养殖小龙虾(桦川县(huàchuānxiàn)融媒体中心供图) 据中国(zhōngguó)水产科学(kēxué)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刚介绍,这批虾苗于5月中旬(zhōngxún)从南方引进,在(zài)培育池经过一个月生长,目前规格已达每斤240尾左右。6月中旬投放入稻田后,再经过40-60天养殖,7月底至8月初就能长成7钱以上的成虾。“虾稻轮作(lúnzuò)”模式,为桦川农业发展开辟新路径。 首次承接小龙虾(xiǎolóngxiā)二级苗种培育任务的世平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,在县农业农村部门牵线(qiānxiàn)下,与水产专家紧密合作,建成4亩苗种培育基地,投放一级虾苗20万尾。合作社理事长李世平难掩喜悦地说:“5月14日(rì)投放虾苗,养足一个月后起捞入稻田,预计每亩(měimǔ)纯收入能达(néngdá)8000元以上。” 投放虾苗(xiāmiáo)(桦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 “过去想做(zuò)‘稻虾共养’,可从南方空运的(de)(de)虾苗质量不稳定,加上南北气候水质差异,成活率很低。”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总经理(zǒngjīnglǐ)赵德山的话道出了往日困境。如今本地苗种基地的建立彻底改变了局面,培育出的虾苗适应寒地环境,放入稻田后成活率显著提高(tígāo),为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。 目前(mùqián),桦川县已有5家合作社加入稻虾综合种养(zhǒngyǎng)行列。通过与中国水产科学院合作建设小龙虾繁育中心,当地正依托寒地气候优势,推动(tuīdòng)小龙虾产业“南北(nánběi)接力”发展。这一创新(chuàngxīn)模式不仅建立起“农科教、产学研”紧密衔接的新机制,更让桦川寒地小龙虾成为黑土地“蓝色粮仓”的新成员,逐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。 桦川县正全力打造“一城(yīchéng)五业”发展格局,以“虾稻轮作(lúnzuò)”为代表的产业创新,正成为绘就县域经济新蓝图的重要一笔。从南方虾苗到寒地(hándì)养殖的技术突破,从单一水稻种植到“一水两用、一田双收”的模式(móshì)升级,这片黑土地正通过(tōngguò)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,书写着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随着8月中旬首批商品虾上市临近,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。(张笑晨 谭德华(déhuá))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(xiàzài)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(xiāofèizhě)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(bù)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(zūnzhòng)原创的行为我们(wǒmen)将追究责任。
桦川:“虾稻轮作”铺开乡村振兴新画卷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